成功人士:用100元换的机会,能欣然的丢弃1个亿!
发布时间:2017-12-27成功人士首先要摆脱“运气”的冠名权。
2005年大学毕业后,我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。从最不起眼的电话销售开始,调岗到企业策划。之后的路说起来,很多人都会用“运气好”来解释,2个月升任区域经理、4个月晋升大区总监,5个月兼任企划总监。这样平步青云的感觉,在毕业不足一年的时间里,拥有独立办公室和私人秘书之后,显现的更加的真实和具体。
这恐怕是很多大学毕业生梦寐以求的职业发展轨迹,尤其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发生。然而,后面在我身上发生的事情,就更像是网络小说所描述的那样不真实,那样的传奇和玄幻,让人不可思议。可就是真实的发生了。
那时,我有机会聘入到当时国内最大的化妆品电商公司里。在这个更大的平台上,我竟缔造了一个奇迹:单日销售额从0到1.62亿。而制造这个奇迹的时间,仅仅是来到公司的4个月时间里完成的。
在这4个月的时间里,从招聘团队、培训优化、招商等……一系列的工作,最终在3月1日当天,奇迹发生了,当天业务板块的销售额高达1.62亿人民币。这一壮举,奠定了我在公司、乃至商业圈子里的名声,真可谓是一战功成天下白。
除了名,当然还有利,老板当即给了我一纸期权。后来,公司在美国纽交所刚上市时的估价就已经超过了一个亿。
这一刻,用“运气”来解释我的商业价值已经变得苍白无力了,没有人会相信一个人运气能好成这个样子。所以在我看来,“运气”是实力派的一种谦辞和掩饰。说自己“运气”是自谦和遮蔽锋芒,听得人是自愈,找到心里的平衡。这样的假话,就如同上学时候,考完试好学生总会说,“这次考得不好,完蛋了。”你要做的只不过是听听摆了,千万别当真。因为,当你苦逼般的学习到午夜,天不亮就起床背单词,周而复始的努力,每天坚持不懈后,有一天你同样有资格和成绩的时候,这样话就不自觉的脱口而出的。这不是虚伪,而是你的目标已经比其他人高了,格局发生了变化。
理性,有时候看似特别的不真实,尤其是再短时间内做一个艰难抉择的时候……
人生之所以奇妙,就像火车到了分轨的点上。只要一个决定,便会踏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。
理性对于成功最大的帮助就是能看到清晰的自己。当事业到达了一个极限的时候,形成了一个舒适区,往往人就会被困在其中,不能自拔。更容易被盛誉和赞美给砸的晕头转向,失去了目标和方向。但有时候,理性看上去也会变得特别的不真实……
在我创造奇迹的4个月里,很多人都不知道,我还在做着一件更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。备考清华大学的MBA全国笔试。是的,就是这样。我的时间就像是海绵一样,挤压的空间比常人大的多。我每天中午都会背一个小时单词,下班后一个人在固定的咖啡厅,固定的桌位,看书备考到固定的时间:凌晨一点。然后,第二天满血复活去公司带领团队冲刺,每天如此的循环往复着,直到考试前一天。至今我的团队的成员都不敢相信,那个时候的我还在干着备考的事情。
离奇的事情总是和我特别的有缘分,考试当天,巨幅的降温和超级大堵车,让我心里烦躁异常。时间走的比车速快的超出了我的想象和预计。我不得不弃车而去,慌不择路的我,寻找着周边的商铺打算借一辆电动车。这不是香港片,也不是香港的街头,我更不是警察,自然没有借到。
上天还是眷顾我的,在我手足无措的时刻,一辆敞篷的三轮摩托碰碰车,如同天兵天将一般出现在我眼前。可能是我努力和用功感动了上苍,派他来解救我吧。可是,现实又给我了一个响亮的嘴巴子,这个三蹦子是来坐地起价的奸商。结果就是我付给他100元的车费,他才答应送我到考场。还好,结局是我赶上了考试!
后来,在我知道了最终考试成绩的那一刻,便深深的陷入了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次抉择中。我考了201分,超过统考分数线三分之一的成绩,顺利的考上了清华-MIT国际班。这也就意味着一部分时间在清华学习,一部分时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习,全日制的结果就是,必须要放弃现在的工作。一旦辞职,期权就自动放弃。收入囊中般的一个亿,就会付之东流。
那一夜的纠结,那一晚的思考,我到底做了多少利弊分析,各种考量,甚至到自我怀疑的地步。没有人知道,那一夜对我来说是怎样的境遇。一个亿人民币的财富,面对清华大学MBA深造的机会,最终我的理性让我做出最后的决定。
我放弃了一个亿,选择了100元换来的这个机会。
很多人会说,理性上应该选择一个亿。你的理性太不真实了,你肯定会后悔。这却恰恰表明理性的真实,因为那是我对自己清晰的认识后所做的决定。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同,理性的理解自然也不相同。在这个人生火车的分轨点上,我做了对我而言最重要的一次抉择,最终驶向了不同的终点。来我看来,最关键的是人生的短暂时光,就应该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旅途风光,这样不同于别样,只属于我的景色,其意义超越了世俗定义的“最终的成功”模样。
这就是我的理性的抉择……
成功,需要偏执这针“杜冷丁”
社会残忍的表现有很多个面。在我看来,最为巅峰的一个面应该是:你原本以为对自己几近残忍的偏执,在别人看来只不过是日常练习。
当我来到全新的环境,反差让我狼狈不堪。我放弃了一个亿,放弃了功成名就的大好事业前景。背着小书包,骑着二手自行车,啃着面包,喝着凉水,跟本科生抢图书馆座位,这些都是我不在意的反差。然而,在学习小组里变成彻头彻尾的大累赘,后来小组成员干脆互飚英语,不带我玩了。这和我在团队领导时的反差,让我真的觉得糟糕极了。整个清华的牛人太多了,我一下子沦落到毫无存在感,自信消亡,我一度抑郁了,甚至想自杀,我是靠着药物慢慢缓过来的。
最打击我的是,那些牛人已经让人望其项背了。他们竟然还能残忍到极致般的对自己下狠手。我才真正体会到了,比你优秀的人,还比你努力的恐怖。我在他们身上,发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制,就是偏执。令人发指的偏执!
我也开始了比以前更残忍的偏执,每天6个小时以上的泡图书馆,研究商业案例,大年三十吃口饺子就赶紧背单词,恶补英语和专业知识。当习惯了偏执之后,发现原来这是类似毒品般的捷径。当你坚持自己选择遇到了痛苦,可以用它来摆脱痛苦。更可以迷惑自己,就像是使用毒品后的幻觉。无论你坚持的路,是好还是坏,你的感受都是最嗨的,而结果还能更容易接受。
人生的际遇总是一样,触底才能反弹。当然,这需要很大的能量和精神毅力,不然是无法摆脱触底后的吸力。当你把优秀成为一种习惯,把战胜自己当成最高的奖赏,你就会不断的提升,人生的轨迹就会不断的变化。
我就是这样挺了过来,然后就是广袤天空,任你自由飞翔。在我求学之路结束后,我去了一家纳斯达克上市的互联网公司,任职集团高管,副总裁的职务。当然,这也不是我最终的目标,更远远不是终点。我会一次一次的脱离营造出来的舒适区,去拼搏、去冒险、去挑战一个一个自我的极限。只有这样我才能感受到活着的价值和意义。
现在的我,做起了内容生产和天使投资。励志要把世界顶级学府的MBA商学课程变成人人都能上得起、听得懂,用得上的知识,变成普惠大众人群的一股清泉。
对于大多数人,走向成功的路上或正处在迷茫云雾中,又或者没有目标闲荡的普通人。无论是哪个状态,都会有不安和焦虑。而这一切都是因为,把自己最珍贵的一切,投资给了别人、或者那些看似绚烂的物质,却从来不舍得投资给自己,那怕就一点点。眼睛被这个看似绚烂的其实本质非常单调的一切给蒙蔽,真正绚烂的精神需求却一直亏空着。
这是一个没有信仰的时代,成功被定义成了那些华而不实的外物和虚幻的名声,而忽视了真正成功的定义。真正的成功,永远是发自内心的强大,是用灵魂的毅力磨炼肉体的过程。
我就是这样一个舍弃了1个亿,抓住了100元创造成功机遇的人。